石家河文化發源地、世界茶文化發源地、茶圣故里、國家園林城市、中國棉都、狀元之鄉、中國內地最大僑鄉、中國蒸菜之鄉、中國曲藝之鄉、中國茶文化之鄉、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、歷史名城-湖北天門。
天門,古稱竟陵,意為“陵之竟也。境內的石河土城遺址,距今已有7000多年歷史。古代屬風國,春秋時屬鄖國,戰國時為楚竟陵邑。秦朝設置竟陵縣。新朝王莽將竟陵縣改名守平縣。至東漢又復名竟陵縣。隋開皇三年(583年)始,實行州、縣兩級制,竟陵縣屬復州所轄,州治設竟陵。后晉天福元年(936年),為避石敬瑭名諱(“敬”與“竟”同音),遂改竟陵縣為景陵縣。天福五年,直隸防御州治所設景陵縣。后漢復名竟陵縣。北宋建隆三年(962年),為避趙匡胤祖父趙敬之諱,再改竟陵縣為景陵縣。雍正四年(1726年),為避康熙陵寢名(景陵)諱,改景陵縣為天門縣,1987年8月3日,改天門市,1994年10月24日,天門市實行省轄直管。
天門市是中國內地著名僑鄉,湖北省的重點僑鄉。天門旅居海外的華僑及港澳同胞有78,000多人,分布在世界五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全市有歸僑500多人,僑、港、澳眷屬82,000多人。天門市是享有盛譽的文化之鄉。世界文化名人“茶圣”陸羽、 唐代詩人皮日休、明代竟陵派文學代表人物鐘惺、譚元春和清代狀元蔣立鏞誕生于此?;謴透呖贾贫纫詠?,天門共為國家輸送大學生54000多人,被譽為全國的“狀元之鄉”。名勝古跡遍天門。境內有迄今為止長江流域最大的原始社會村落遺址――石家河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。天門市歷史悠久,有不少名勝古跡,其中國務院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1個,湖北省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6個,市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15個。
天門民間藝術源遠流長,豐富多彩,底蘊深厚。荊州花鼓戲、江漢皮影、天沔糖塑等民間藝術在天門民間以致江漢平原都有著廣泛的影響,其中天門漁鼓、天門歌腔、天門說唱、三棒鼓、蓮花落等以其音樂旋律優美,曲調豐富,演唱不拘一格,富于變化更是聞名全國。2010年12月3日,天門被中國曲藝家協會授予了“中國曲藝之鄉”的稱號。
天門市已查明的礦產有:原鹽、無水芒硝、石油、石灰石、石膏、硫磺等,其中原鹽儲量大、品位高,具有廣泛的開發前景。
東湖社區天門論壇是民意傳達的平臺;百姓維權的中心;是網民關注天門——人文、社會、經濟、歷史、自然、生活的第一平臺;是天門思想者為天門發展獻計獻策,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的平臺;是海外游子了解天門、是天門對外宣傳的最大信息平臺;是外界了解天門的重要窗口
本版貴賓:楚王 青芝山神 金星管理區 天門動車所 孫海平 羲皇風國 文白若寒 雁行折翼 TM4806 SH木林森 楚天之華 sxuyaix 盧市游子 漢江網民 岳口游子 水神 陳慶選 永上 陸羽茶
歷任版主:GG2GG 張版 鄉里丫 荊楚々豪少 高罕 沉湖之舟 清曉 文大叔 我是干部我怕誰 蘭桂藤芳 陳煙一笑 有意思啊 asdony TM2007 佛山之巔 橫林狂客 翔鷹 仙北居士 木不識丁 笑遨江湖